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主题内容 > 重症监护 > 重症病例

回肠异位胰腺合并肠套叠1例

时间:2010-08-23 11:21:29  来源:  作者:

      异位胰腺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胰腺先天性疾病,其发生可能与胚胎期胰腺组织的异常迁移有关。国外尸检报告显示,该疾病发生率在1%~2%(波动于0.55%~13.7%)。大部分异位胰腺患者无临床症状,往往通过偶然的机会如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才被发现,小部分可引起溃疡、出血或梗阻。异位胰腺的常见部位是胃、十二指肠及近端空肠。本例患者间断腹痛迁延14年,多次影像学检查均提示占位性病变,但临床病程无法解释,最终经病理证实为小肠异位胰腺并发肠套叠,整个诊断过程耐人寻味。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孙雪峰医师等对该病例进行了一步一步的(step by step)分析,希望对读者有所借鉴。

    病历摘要

    间歇腹痛,迁延14年,原因不明

     患者女性,39岁,主因“间断脐周绞痛14年,加重5个月”入院。

     14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绞痛,伴腹胀、肠鸣,偶见绞痛处腹部膨隆,进食或体位变动后加重,偶有恶心、呕吐,无发热,腹疼在呃逆或排气后可减轻,发作时大便正常。疼痛通常每次持续1~2天,可逐渐缓解,最长持续 1个月。每年均会有类似腹痛发作数次,未进行诊治。

     5个月前,患者于剖宫产后再次出现脐周绞痛,性质同前,从最初的每日发作数次,发展至持续性疼痛,向后背及右肋部放射,诉后背有烧灼感。

     大便2~3天1次,为成形软便或糊状便。否认夜间盗汗,体重无变化。其母亲因肺结核去世,祖母因食管癌去世。

    分析 患者病程长,间断发作,可自行缓解,历时14年,而一般情况尚佳,基本可以排除恶性疾病。

    脐周绞痛、腹胀、腹部膨隆、肠鸣、进食后加重等表现支持机械性肠梗阻,但发病时始终有排便、排气,排气后疼痛减轻,故考虑为不完全肠梗阻。

    引起肠梗阻的常见原因依次为:粘连、肿瘤、嵌顿、肠扭转等。患者近期接受剖宫产,术后原有腹痛发作频繁,程度加重,要考虑手术导致的肠粘连,但无法解释之前的腹痛发作。患者有结核接触史,有肿瘤家族史,需要予以考虑。

    入院查体

    结核、肿瘤均可排除,肠套叠因何而起?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营养良好。心肺(-),腹软,脐右深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肠鸣音亢进,未及包块。

    血常规检查未见异常。肝、肾功能检查提示,白蛋白43 g/L, 前白蛋白316 mg/L。便常规检查及潜血试验结果:3次为(-),1次为(+)。大便找寄生虫及虫卵(-),大便抗酸染色(-),便培养(-)。生化检查提示:血沉(ESR)为6 mm/h,蛋白电泳(-),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阴性,抗酿酒酵母菌抗体(ASCA)阴性。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查显示,糖链抗原CA242、CA199、CA125为阴性,癌胚抗原(CEA)和甲胎蛋白(AFP)均为(-)。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检查结果为阴性。

    胸正位片检查结果(-),立位腹平片检查结果(-)。妇科B超检查提示:子宫双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全消化道造影提示:远段回肠占位病变(图1)。腹部盆腔增强CT及小肠重建检查提示:在右下腹,肠腔内有占位,考虑息肉致肠套叠的可能性大,局部系膜血管影增多,周围有大量渗出影及小淋巴结(图2、3)。

    分析 入院查体及辅查均提示,患者无恶性消耗表现。大便检查基本可除外普通肠道感染。ESR不高、PPD阴性、蛋白电泳正常、胸片正常,故不支持结核诊断。大便无红细胞及白细胞,ANCA和ASCA阴性,炎性指标不高,因而也不支持炎性肠病的诊断。

    腹部增强CT提示,右下腹肠套叠样改变,这可解释临床上反复出现的脐周绞痛。成人肠套叠较为少见,大多继发于肠息肉或肠肿瘤。全消化道造影发现远段回肠占位性病变,小肠重建也发现右下腹肠腔内占位性病变,周围有渗出影及小淋巴结,提示病变为肿瘤等占位性病变的可能性较大。但患者病史14年,而一般情况好,难以用小肠肿瘤解释全貌。下一步是争取病理支持。

                                                 

    诊治经过

    小肠镜检查无果,剖腹探查水落石出

     全麻下行经肛门小肠镜检查,显示全结肠和第5、6组小肠未见明显异常。患者之后仍存在相同性状的腹痛。复查小肠造影提示:远段回肠肠腔内占位病变,伴肠管扩张、狭窄及套叠改变。

    分析 影像学检查显示,患者存在回肠病变,但病变为什么在小肠镜下消失了呢?是小肠镜未探查到病变小肠,还是小肠镜将套叠的小肠解开了?小肠镜检查后,患者仍存在同样性质的腹痛,影像学检查也提示相同占位病变,这表明病变依然存在。此时有两种选择:或是分别经口、经肛行全小肠镜检查,或是剖腹探查。考虑到患者的经济原因,且影像学检查提示明确的占位性病变,建议对患者实施手术探查。

    择期行剖腹探查,在距回盲部120 cm处见一段小肠套叠,似由肠壁肿物挛缩引起,直经约3 cm,行病变肠管切除,小肠端端吻合。

    病理检查回报:小肠黏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内可见异位的胰腺组织,表面黏膜显示急性及慢性炎症,伴部分上皮脱失,黏膜下层肉芽组织形成。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再出现腹痛,遂出院。

    讨论

     近年来,回肠异位胰腺的病例报告逐渐增多,但同时合并肠套叠者却非常罕见。对国内文献的回顾显示,至今仅报告了11例异位胰腺合并肠套叠的病例,其中10例位于回肠。由此可见,回肠异位胰腺最易引发肠套叠。此病例特殊之处还在于,其病史迁延14年,这在之前的报告中尚未见到。

    对于异位胰腺的治疗,目前尚有争议。对于偶然发现的、无临床症状的异位胰腺,不一定要切除,但如果其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出血、梗阻或恶变,则应及时行手术治疗。

    对于本例患者,虽然多次影像学检查均提示占位性病变,但临床病程无法得到解释,最终经病理证实为小肠异位胰腺并发肠套叠。这表明,对于小肠疾病,仍有很多不为临床医师所重视的盲区,现有的检查手段仍然不足以充分地了解小肠病变的性质,最终还是依靠及时的手术探查获得明确诊断,并为患者解除了长达14年的病痛。

    点评

     此例患者接受经肛门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未能成功发现病变,可能与肠套叠后造成进镜困难有关。对于成人的回肠肠套叠,当病程呈良性发展时,要考虑异位胰腺的可能性。这类患者由于肠套叠的存在,可能会导致小肠镜无法抵达病变部位,或因肠梗阻的存在而无法接受胶囊内镜检查。因此,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考虑首先选择手术探查。

                                             文章来自: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本周热点文章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广告查询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