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主题内容 > 临床麻醉 > 专家评述

张淑文诊治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经验

时间:2010-08-24 09:09:59  来源:  作者:
1临床诊断
       早在1992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外科学组提出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诊断;在1996年又提出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第二次方案。在此基础上,张老师根据北京友谊医院1CU多年诊治胰腺炎经验,总结临床诊断方法如下1)症状:①腹痛,突然发作,向左腰放散。②恶心、呕吐、腹胀。③脏器功能衰竭的症状,如体克、呼吸困难、少尿或无尿、高度腹胀且无排便和排气等。2)体征:①中上腹或偏左,或全腹压痛,合并腹膜炎时有反跳痛及肌卫现象。②肠鸣音弱,甚至消失;腹水征。③肋腹皮肤的紫斑(Grey-Turuer征)及脐周皮肤青紫斑(Cullen征)。④相应的脏器功能衰竭的体征,如收缩压降低、呼吸频率加快等。3)辅助检查:①血淀粉酶测定:血清淀粉酶(AMY)>500 U(somogyi)。②腹水淀粉酶测定:重型胰腺炎时血中淀粉酶并不一定高,而腹水淀粉酶往往高于正常值,即可确诊。C}超及C'1'扫描可见胰腺普遍增大,轮廓与边界不清,或见包膜不完整,胰实质密度不均匀等影像学改变。
       在缺乏影像学金标准检查结果时,张老师根据以下三个临床条件作出是否为重症胰腺炎的判断:1)具有明确的胰腺炎临床症状、体征。2)全腹腹膜炎,出现腹水,多为血性,淀粉酶升高。3)继发有多脏器功能损伤或衰竭。除:1)要有外,2)和3)兼有或有一项即可诊断。此方法可为基层无CT等检查条件下临床诊治本病提供参考。
2病因病机
      张老师认为胰腺与肝胆的关系非常密切,其功能属于肝脾两脏,病因可由外邪侵袭,暴饮暴食或肝胆脾发生病变,胆管阻塞,肝气郁积,而发病;情志失调,肝失疏泄,肝气横逆犯胃克脾,可使脾胃升降失司,特别是嗜食肥甘醇酒,损伤脾胃,积滞于中,蕴湿化热,邪热食滞互结,而成阳明脏实证。此病主要病理为肝郁气滞,湿热蕴结肝胆。正常情况下,肠道存在大量细菌及内毒素,但由于肠道黏膜的屏障作用和肝脏枯否氏细胞的正常功能,吸收甚微。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时,由于产生大量带有消化酶的腹水,可造成腹膜炎及血管通透性增加,使体液重新分布,血容量减少,又加之有组织胺等物质释放到肠壁,肠壁缺血,使肠麻痹肠胀气加重,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胃肠功能严重受损,气机逆乱,腑气不通,粪便毒物滞留体内,肠道菌群过度生长及易位,肠源性内毒素大量吸收,导致内源性的内毒素血症,对机体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因此SAP为病情凶险的急腹症,可出现各种并发症甚至多脏器功能障碍甚至衰竭,死亡率高。
3治疗方法
3. 1西医疗法
       为减少胰腺分泌,予以禁食、胃肠减压、输液,给与抗胆碱药物及组胺H2受体阻滞剂或离子泵抑制剂。同时可给与抑制胰酶活性药物如乌司他丁、善宁、抑肽酶、5-氟尿嘧啶、加贝脂等,如系胆源性胰腺炎或并发感染,则需应用抗生素抗感染及利胆药物,必要时外科方法予以引流;疼痛严重者可酌情选用杜冷丁或普鲁卡因;合并脏器功能障碍时可施以纠正酸中毒、抗体克等治疗。
3. 2中医疗法
     “禁食不禁中药”己经成为中医药治疗重症SAP的原则,具体运用“禁食不禁中药”同时要进行胃肠减压,可采用胃肠减压与鼻饲中药交替进行,通过胃管定时鼻饲中药后夹闭胃管暂停胃肠减压1h左右,使得药液能有时间进入肠道。
        进入1CU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感邪深重,腑气不通,病情危重。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除了积极治疗原发病,要始终遵循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六腑以通为用”、“急下存阴”、“通则不痛”的理论,寻求“邪有去路”,因此主要运用中医的通腑法即“下法”治疗急性胰腺炎,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应用通里攻下、清热利胆、理气止痛、活血化癖等法。大黄具有较强的利胆作用,对胰蛋白酶、胰脂肪酶、胰淀粉酶的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1],同时具有解热降温[2]、解毒抗感染作用[3,4]。尽早采用大黄汤或以大黄为主的承气汤类口服及保留灌肠,使患者便通、气排,起到排除肠内积聚、保护肠黏膜屏障、抑制肠道病源菌繁殖、减少肠内毒素吸收的作用,明显减轻腹胀、腹痛等症状,使低氧血症缓解,呼吸困难得以减轻[4]。并且大黄对炎性细胞因子有显著的拮抗作用,能有效阻止炎性介质的扩增和生物学作用的发展,防止炎性介质介导的严重并发症、多脏器功能障碍及衰竭的发生[5]。

3. 2. 1辨证处方:病初,有腹胀、便秘、苔燥起刺、脉沉有力者,为热盛腑气不通,内伤津液,当苦寒通下,泄热存阴。用大承气汤或大柴胡汤加减,方以大黄为主,药用大黄、柴胡、厚朴、枳实、木香、芒硝、黄苓、虎杖等。中期,有持续高热、脉沉细无力、口燥舌干者,加生地、麦冬、元参等,可达到通里攻下、养阴清热的目的。兼有血癖时,加用桃仁、红花、丹皮、赤芍等凉血活血。湿遏热伏,聚于肠胃,身热不扬,有汗不解时,加用黄柏、黄连、茵陈等清热燥湿,并可配白术、薏苡仁、泽泻、半夏等健脾化湿。
3.2.2保留灌肠:大黄30 g,水煎成100 ml,每日2次,重症者2- 4 h 1次,保留灌肠10- 20 min。新斯的明1 mg,足三里封闭。
3. 2. 3局部外敷:为了减轻腹部剧痛,可于腹部以中药活血止痛散、如意金黄散、麝香、青黛以蛋清调如糊状,外敷于剧痛部位,每日换药1次,直至腹痛消失。如出现皮疹则停用。并以通腑散(大黄、芒硝等)用藿香正气水调糊敷脐。腹部痛点外敷中药有明显止痛效果,且有利于炎症的消退。
通腑用药的原则为不拘固定方、固定剂量,以达通腑为目的,可每日多次、多途径给药(口服、通过胃肠吸引管灌药、灌肠、足二里穴位注射等)可同时多方并用。
4病案举例
       患者,女,48岁。2003年9月25日入院,入院前一人晚餐进食油腻食物及饮啤酒5h后出现上腹胀痛,伴恶心、呕吐,发病后未再进食,排不成形稀便5次、量小,无排气,小便量小。查腹部剑突下及左上腹压痛明显,有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弱,2次/min。血常规示:W BC 15.9×109/ L,中性粒细胞0. 827,血AMY 3015 U/L。腹部B超示:胰腺肿大,胰头周围液性渗出?胆囊结石,胆囊壁增厚。腹腔穿刺术抽出血性腹水,查腹水淀粉酶>800 U/L 。
       诊断:1)急性胆源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2)胆囊炎。3)胆石症。中医诊断:脾心痛。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抑酶及补液治疗,患者仍腹胀痛,恶心,大便不通,苔腻,脉滑数。中医辨证,患者素食肥甘,致脾胃损伤,脾失健运,湿热内生,蕴蒸肝胆,肝气被郁,失于条达疏泄,日久结砂石,腑气不通而阳明腑实。证属肝胆湿热,拟疏肝理气、清热通里法。处方:柴胡15 g,茵陈30 g,芒硝冲 10 g,川厚朴15 g,枳实15 g,元胡10 g,黄苓20 g,大黄15 g,丹参15 g,赤芍l0g,炒莱菔子30 g。连服5剂后,因出现舌暗有癖斑,加用活血药红花l0g、泽兰l0g,再进5剂。并一直用大黄煎汤灌肠,藿香正气水调通腑散糊敷脐。用活血止痛散、麝香、青黛以蛋清调如糊状,外敷于腹痛部位,每日换药1次。治疗7d后诸症消失,血淀粉酶降至正常,停止保留灌肠及外敷药,继续口服中药治疗。

参考文献
1.徐嘉红,邓文龙.大黄的通腑泻毒作用研究。中药药理与临床,1997,13(5)21-25.
2.郭昌燕,赵淑颖,王宝思,等.大黄对体温中枢调节介质cAMP的影响.中国中药杂志,1989, 14( 6):50-51.
3.周金黄,王筠默,李仪奎,等.中药药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42-46
4.王宝恩,马纪平,赵淑颖,等.“下法”治疗消化系疾病的临床观察及作用机制探讨.中华消化杂志,1984, 4( 2) : 98- 100.
5.薄世宁,张淑文,王宝恩.中药大黄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治疗作用的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0,7( 6):362-364.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本周热点文章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广告查询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