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主题内容 > 临床麻醉 > 专家评述

两种降压法用于鼻内窥镜手术及降压效果比较

时间:2010-08-24 09:06:25  来源:  作者:

杨承祥* 莫籍基*<?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鼻内窥镜施行鼻腔及鼻窦手术是近几年开展的新技术,与传统术式相比有许多优点。但术中出血较多,把血压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不仅减少术中出血,还可净化术野,便于手术操作。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择鼻腔镜全筛窦开放术病人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16~60岁,体重41.5~72.5kg,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硝普钠(SNP)降压组,C组为美托洛尔复合SNP降压组。

麻醉方法 三组都选用气管插管全麻,以咪唑安定0.2mg/kg异丙酚1.5mg/kg芬太尼3μg/kg及阿曲库铵0.6mg/kg快速诱导气管插管,以吸入安氟醚维持麻醉,呼出气安氟醚浓度控制在0.5%~1.5%之间。术中间断给以阿曲库铵维持肌松并控制呼吸。

降压方法 A组不控制性降压,B组和C组均以微量输液泵输入SNP控制血压,血压控制在基础血压的70%左右。C组于降压开始后给予美托洛尔静脉滴注,美托洛尔的负荷量为0.05mg/kg,维持量为0.06mg/kg/h。B组和C组都根据动脉血压调整SNP用量,手术结束时停用SNP和美托洛尔。

结 果<?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1.A组术中血压稍降,HR稍加快,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B组在术中及手术结束时MAP较基础值明显降低(P<0.01和P<0.05),手术结束停用SNP后15分钟,血压明显升高(和术中比较P<0.01);HR在术中及手术结束时明显增快(P<0.01);收缩压与心率乘积(RPP)在术中下降(P<0.05),在手术结束时升高(和术中比较P<0105)。

3.C组在术中、手术结束时和手术结束后MAP、HR、RPP均较基础值明显降低(P<0.01和P<0.05),手术结束时与术中比较MAP、HR及RPP都没有变化(P>0.05)。

4.B组、C组与A组比较,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1)。

 

讨 论

鼻内窥镜手术由于其解剖上的原因,术中出血较多,既影响术野,不便于手术操作,又延长手术时间。本研究应用SNP及美托洛尔进行控制性降压,使出血量比对照组减少了75%。由于出血减少,术野清晰,为术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手术省时32%,使手术效率和质量大有提高。

SNP扩血管效能强,降压确切可靠,但单纯用SNP降压,血压下降后,机体出现应激反应,HR明显增快,心动过速增加心肌氧耗和心输出量,对有冠脉疾病的病人尤为不利。美托洛尔为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其可减慢,减少心输出量从而降低血压。本研究在SNP降压中复合美托洛尔,既保留了SNP降压作用强和降压迅速的优点,又避免了SNP停药后的血压迅速升高。

我们认为在鼻内窥镜手术中应用控制性降压,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而美托洛尔复合SNP较单用SNP降压有其独特的优势,可使降压过程平稳,RPP明显降低和SNP用量减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防止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临床上最好的监测指标是血气分析,但此法难以常规使用[1,2]。虽然SpO2监测已被普遍使用,但其与血气分析一样,无法揭示呼吸障碍的许多环节上的异常,只能提供这些异常所造成的最终结果。如本文所示,即使呼吸障碍已经发生,由于吸入高浓度氧,多数病人的SpO2仍显示正常。在麻醉状态下,病人对缺O2及CO2蓄积缺少应有的反应,危险有时不为麻醉医师所辨知。当SpO2明显下降时,呼吸障碍已较严重。显然,进行PETCO2监测,既能通过PETCO2即时地反映PaCO2,又能通过CO2曲线图连续不断地提示呼吸异常的具体环节,从而及早地进行针对性的处理,防患于未然。因此,将PETCO2与SpO2监测相结合,能够提高非气管插管麻醉的安全性,值得推荐使用。

注意事项 为减少鼻导管的堵塞,可采取下列措施:(1)采用透明鼻导管,采气口为端孔,而非侧孔;(2)确保鼻导管采气端口置于口咽部;(3)经常用注射器抽吸鼻导管或用空气/冲洗0,必要时更换鼻导管;(4)及时补充阿托品,减少腺体分泌。

 

参考文献

1 张国楼.全麻期间潮气末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含量的对照研究.临床麻醉学杂志,1986,2:68.

2 袁玉如.呼吸功能监测.见:应明英,主编.实用危重病监测治疗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72.

3 张国楼,林桂芳.哌替啶!异丙嗪辅助硬膜外阻滞时呼吸和循环对CO2的反应.中华麻醉学杂志,1988,8:286.

4 赵俊.麻醉与呼吸功能监测.见:孙大金,曾因明,主编.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第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106.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本周热点文章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广告查询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