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总医院肾病研究所孙雪峰医师等研究人员对北京、沈阳、哈尔滨、大连4个城市三级甲等医院的7个血液净化中心进行血液透析的全部808名患者的抗凝方法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包括药物种类、剂量、给药方式、凝血指标、原发疾病、出血倾向和发生血栓的情况等。结果发现,7个净化中心有6个以普通肝素作为主要抗凝剂,但应用肝素的比例各中心并不相同,最高达93%,最低为45%,差异显著;剂量和给药方式也有所不同,有的中心用生理盐水预冲,有的不用,有的静脉一次给,有的首剂量后再追加;即便是同一种肝素,国产和进口制剂用量也不相同。调查的7个中心虽然都在用抗凝剂,但没有一个中心定期检测患者的凝血指标,没有规范化进行凝血状态评估。接受透析的患者中,46%为慢性肾炎,15%为糖尿病肾病,9%为高血压肾病,但各类病种患者间抗凝剂用量却没有明显差别。 研究人员指出,我国目前临床上血液透析的抗凝尚处于经验性阶段,没有个体化的监测,比如有高凝倾向的糖尿病患者和其他患者的抗凝剂用量没有明显差别,对有血栓倾向的患者也没有增加肝素剂量。为此,专家呼吁,建立抗凝剂的选择、使用剂量和使用方式标准;针对不同病种,个体化使用抗凝剂,并进行凝血指标检测和评估。 摘自《健康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