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业天地 > 学科建设

浅析我国麻醉质量控制状况

时间:2010-08-24 10:39:17  来源:  作者:

 

当今,质量控制已成为全世界的共同语言。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均对质量高度重视,并尽最大努力寻找不断満足顾客期望和要求的有效途经。质量管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学,它经历了多半个世纪的时间,通过现代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逐步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国际质量管理过程中,其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1920-30年的质量检验阶段,也称之为坏苹果理论阶段,在这一阶段,只限于有形的产品质量;1940年后进入相对科学的统计质量控制阶段(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 SQC),这一阶段的第一个特点是利用数理统计原理,以预防为主,预防和把关相结合,另一个特点,对质量验收,采用了科学的抽样统计方案。20世纪60年代后进入了全面质量管理阶段(total quality managment ,TQM),在这一过程中提出了顾客满意理论和质量保证理论。同时也提出了质量文化,质量文化建设及质量控制战略等等一系列质量控制体系。21世纪 将进入社会质量管理阶段(Social quality managment,SQM即第四阶段。质量管理规模全面展开,更重要的是质量将作为社会的诸要素――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自然环境中的重要要素并同步发展。质量监督和质量法规将更加完善和严密,标准认证将会国际化。

麻醉学科作为临床二级学科,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与其它临床学科比较要快的多,特别是在三级医院麻醉科硬件的发展,已接近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与发达国家比较,质量控制仍处在国际质量控制的第二个阶段。我国的麻醉学科,乃至医疗系统的各学科,是世界最大的医疗队伍国家和学科,但均缺乏完整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虽然现在同先进的一些国家交流较多,在一些医院也应用了国处的一些质量管理方法,但仍缺乏量控制经验和质量控制的完整性。为了提高麻醉质量,让病人得到最大的质量保证和实惠,现将我国目前质量控制状况分析如下:仅供参考。

一、缺少一个具有权威性的质量管理机构

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是质量控制的核心,目前我国还没有麻醉学科专门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正在审批中),虽然在我国已成立了十几个省市麻醉质量控制中心,并开展了许多工作,起到了一定的重量管理功能。但仍缺乏详细的工作目标和应有的职能。

质量管理部门的工作目标

1、 制定科学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2、 严把质量关,对质量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不断进行质量改进工作,争取以最低的质量成本达到最高的质量水准。

3、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组织实施质量管理认证工作。

4、 处理好质量管理部门与其它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

5、 对外树立良好的质量形象,处理好上级主管部门、媒体及各有关单位的关系。

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能

1、 建立建全质量管理部门组织结构的设计工作,明确各岗位责任。

2、 制定质量方针,确定质量目标,组织质量控制、质量检验标准等管理制度的拟定、检查、监督、控制及执行。

3、 建立建全质量保证体系,制定并组织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和审核工作,建全质量管理网络。制定和完善质量管理目标责任制,及时处理各种重量事故和纠纷。

 

 

 

4、 编制月、季、年度质量工作计划,并组织相应的实施、检查、协调和考核。

5、 加强全员质量教育工作。

6、 负责收集和整理国内外先进质量管理经验,传递质量信息。

7、 负责编制月、季、年度质量工作统计报表,建立和完善质量工作原始记录、统计报表、成本计算等。

8、 定期向医政部门进行质量工作汇报。

9、 按时完成其它相关工作任务。

二、缺乏质量管理战略

“战略”本来是军事战争中的一个术语,特别在质量管理中借用这个术语,当然意味着特殊重要的含意。质量战略作为重量管理的关建詷,于1992年9月在“迎接21世纪挑战----中国质量战略高层讨论会上正式出现。所谓质量战略,是指国家或(医院)企业以重量为中心的发展方向、目标、规划和政策。对于麻醉瞠科来讲,我们的战略计划或规划是什么?我们在拟成立的“中国麻醉学科质量控制中心”中有专家委员会和重量控制委员会,要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充分认证,适合国情。步如正规,还需要一段时间。

日本在二战前曾是一个以访制和做假为人不能接受,但在二战后,在美国的影响下,被美国的质量控制专家Juran称为质量的突破。短短的时间内发展之快,其经验在于有一个权威性的质量管理机构,并具有质量战略的眼光和严格把关的队伍。

三、缺乏质量管理人才和规范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在我国麻醉专业人才建设刚刚起步,适合于我国麻醉发展的教育基地仍太少,一些未能达到麻醉医师认证的人员仍在从事麻醉工作,有些省市对2000年前的认证工作未能严格把关。各省市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麻醉专业水平和医疗条件在各级别医院中相差较大。虽然我国高学历、高学位及“海归”人员逐步增加,仍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能充分发挥积极作用的人员较少。从另一方面讲,即懂麻醉专业又懂麻醉质量控制管理的人才缺乏,在全国部分省市虽然也进行了麻醉科主任培训班,所讲内容多是麻醉进展,很少有专人进行质量控制教育。换言之,所谓质量控制培训,很难达到质量控制或管理的要求。即在部分授课的高级专业人员中,对麻醉质量控制仍在存有模糊概念。更有甚者,将麻醉质量控制与昂贵的药物、贵重的设备混为一潭。

四、医疗质量控制与社会不能同步发展

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也是发展中的国家,医疗改革仍在发展之中,改革虽有力度,但也存在一定的难度。一方面国家医疗改革经济支持力度不够,各地经济发展和文化教育不平衡。另一方面各部门协调也存在问题,即各行业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不能同步执行,如医疗事故法的出台等。在以上各问题中,也不排除有个别政府官员在质量控制中的不作为现象,致使,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走形势,应付检查。在医院管理中,有些医院领导只注重经济发展和数量,不注重学科发展,只注重外表形象,不注重内在质量,有些领导也试想下大力气提高医疗质量,但不懂质量如何控制,不懂医疗质量的实质内容。在全国三级医院均设有质量控制科(处),但主要精力用在感染和病历记录的控制上,而对于麻醉专业一无所知。以上种种原因,也为麻醉质量控制设下了重重障碍。

 

 

 

五、多中心的研究太少,资源浪费过太

目前我国单病种控制、伴发病控制、并发症控制、并发症发生率、药物筛选等大样本研究仍不尽人意,虽然有些质控中心开展了一些工作,由于工作量太大,其广度、执行、监督力度均不够,所采集的数据样本太小,说服力差,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在欧洲需用10-20年采集的信息,在我国可一年内完成,如何多中心研究或采集信息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从资源浪费的角度看,目前我国的特点是,由于政策等各种原因,在各级医院,广泛开展课题研究,另一方面麻醉硕士研究生教育普及,研究生多,再者为了职称或文章而进行研究,可谓研究范围之广,但归纳起来可以看出:重复研究的多,新颖的内容少;简单证明的多,真正实用的少;联合研究的少,单打独斗的多;应付过关的多,形成体系的少;课题大的多,深入研究的少;引用国处的多,应用国内的少。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医学作为自然科学,其医疗质量控制远远落后于企业质量控制,而麻醉质量控制目前仍处在国际上个世纪40-50年代的企业质量控制水平。因此从事麻醉学科的管理者及麻醉学科医生们必须团结一起,为我们的麻醉事业发展,为了人类的建康而努力。

值的我们高兴的是,我国的“麻醉学科质量管理中心”正在审批过程中,有重多的麻醉管理工作者主动的参与。通过我们集体的自强、自立,和广泛开展质量管理或控制,并积极开展广泛的多中心的质量控制性研究,最大程度的减少资源浪费,提倡资源共享,根据我国国情,应用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好的质量效果和结果,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麻醉质量控制体系。使我国,由一个麻醉学科的大国,建设成一个麻醉学科的强国。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本周热点文章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广告查询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